認識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是一組治療方法的總稱,這組方法強調認知活動在心理或行為問題的發生和轉歸起著非常重要作用,并且在治療過程中既采用各種認知矯正技術,又采用用行為治療技術,故稱之為認知行為治療。治療具有積極的、指導性的、整體性的和時間短等特點。
認知治療這一名稱有時與認知行為治療相混,有人誤認為兩者是一回事。實際上,認知行為治療泛指那些強調認知活動在心理障礙中起著重要作用,在治療上既采用認行技術,又采用行為技術的治療方法,是廣義的。因此認知治療被包含在認知行為治療中。
根據認知和行為的理論假設,通過認知和行為技術來改變求治者的不良認知,從而矯正并適應不良行為的心理治療方法。
認知療法是新近發展起來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它的主要著眼點,放在患者非功能性的認知問題上,意圖通過改變患者對已,對人或對事的看法與態度來改變并改善所呈現的心理問題。
認知療法的優點
由于文化、知識水平及周圍環境背景的差異,人們對問題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認知。所謂認知一般是指認識活動或認識過程,包括信念和信念體系、思維和想象。具體來說,“認知” 認知行為療法是指一個人對一件事或某對象的認知和看法,對自己的看法,對人的想法,對環境的認積和對事的見解等等。例如:同樣的一所醫院,小孩可能依自己的認識和經驗,把它看成是一個“可怕的場所”,不小心就會被打針;一般人會看成是“救死扶傷”之地、可幫其“減輕痛苦”;而有些老年人則可能把醫院看成是“進入墳墓之門”。所以,關鍵不在“醫院”客觀上是什么,而是被不同的人認知或看成是什么不同的認知就會滋生不同的情緒,從而影響人的行為反應。因此,“認知療法”強調,一個人的非適應性或非功能性心理與行為,常常是受不正確的認知而不是適應不良的行為。正如認知療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貝克(A·T·Beck)所說:“適應不良的行為與情緒,都源于適應不良的認知,因此,行為矯正療法不如認知療法。”例如,一個人一直“認為”自己表現得不夠好,連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歡他,因此,做什么事都沒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認知療法的策略,便在于幫助他重新構建認知結構,重新評價自己,重建對自己的信心,更改認為自己“不好”的認知。認知理論認為人的情緒來自人對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評價、解釋或哲學觀點,而非來自事情本身。情緒和行為受制于認知,認知是人心理活動的決定因素,認知療法就是通過改變人的認知過程和由這一過程中所產生的觀念來糾正本人的適應不良的情緒或行為。治療的目標不僅僅是針對行為、情緒這些外在表現,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維活動和應付現實的策略,找出錯誤的認知加以糾正。
途徑
認知療法是用認知重建、心理應付、問題解決等技術進行心理輔導和治療,其中認知重建最為關鍵在于如何重建人的認知結構,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認知療法的大師們 交談是一種常用的認知行為療法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艾利斯(Ellis)認為,經歷某一事件的個體對此事件的解釋與評價、認知與信念,是其產生情緒和行為的根源。因此,不合理的認知和信念引起不良的情緒和行為反應,只有通過疏導、辯論來改變和重建不合理的認知與信念,才能達到治療目的。梅肯鮑姆(Meychenbaum)認為,人的行為和情緒由自我指令性語言控制,而自我指令性語言在兒童時代就已經內化,雖在成人期意識不到,但仍在控制人類的行為和情緒。如果自我指令性語言在形成過程中有誤,則會產生情緒障礙和適應不良行為。因此,治療包括學習新的自我指令、使用想象技術來解決問題等。克也指出,心理困難和障礙的根源來自于異常或歪曲的思維方式,通過發現、挖掘這些思維方式,加以分析、批判,再代之以合理的、現實的思維方式,就可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使之更好的適應環境。
認知治療行為療法的治療原理
認知治療(Cognitive Therapy)—幫助當事人去修正不切實際的信念,假設和自動化思維。因為這些都會影響他們的情緒和干擾生活功能。例如 :一位唯一在地震中生存的當事人,可能會將家人的死因歸咎于自己身上而產生強烈的罪惡感。因此,認知治療的主要目標就是幫助當事人找出不合理的信念,并且去對抗它,進而采取更實際的想法和行動來平衡情緒。教導病患運動,可降低情緒迫力下的畏懼和過度關切身體癥狀。治療期限通常每周一次持續一至三小時,做8至12次。學習如何有更佳的自我掌控,于某些情境下不適的平復技巧。某些個案在諮商中須服用藥物以降低不適,而藥物降低或停用,須與專業人員討論。當人因某些狀況致身體、情緒不適,認知諮商是最佳治療方式。
在敘述事件階段或者在行為暴露時,治療師必須親切地傾聽來訪者的陳述,傾聽他們荒唐的想法。治療師可以選擇重點放在來訪者的敘述上,改變他們原有想法以及重新建構事實和反應方式上。
認知療法早期階段重點在教導上,治療師給予來訪者一個可理解范圍內的反應方式和表現出來的種種癥狀;再提供一個理解創傷后反應的模型,這也將進一步幫助來訪者產生一種可選擇的敘述方式。
利用治療師點點滴滴搜集起來的信息作為出發點,去積極地探明來訪者的消極、無意識的想法和信念,這些仍需要受到來訪者自身的監控。
認知療法可以在團體中施行,可以實現成本效率。8小時的治療已經被證明是有效的,但是更長時間的治療方法還未被普遍采用。
認知治療對道德頹廢、墮落(demoralization),罪惡感(Guilt)和害羞(Shame)癥狀較有效。對于PTSD與情感性或焦慮性或人格疾患(反社會性、邊緣性、做作性、自戀性人格疾患)并存的當事人,較常使用認知治療法治療。
版權所有 © 2025 廣州心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備案號:粵ICP備2020114672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