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個小段子是這樣說的:
考考考,老師的法寶;
分分分,學生的命根;
抄抄抄,逼出來的絕招。
面對考試,我們的孩子為什么只能用逼出來的絕招應對呢?這背后其實有著很深的心理學因素。
剛上學的孩子往往不太會作弊,一是不了解作弊是怎么作的,二是還沒嘗到作弊的甜頭;三是還沒被逼到需要作弊的情況。
而這一切,往往和家長有很大的關系。
一次考試中,孩子考了59分,回到家被父母罵得狗血淋頭,或許還可能有一頓皮肉之苦。下次考試,孩子還是很多東西不會,但又不想被打,怎么辦呢?抄唄,某某作弊不就考得挺好嗎?果然,孩子考了85分,回到家父母很開心,表揚的話不絕于耳,好吃的東西不絕于嘴,眉開眼笑不絕于臉。孩子便體會到了作弊的意義。
不過,常在江湖漂哪有不挨刀,作弊肯定會被抓住。被叫了父母,孩子被老師、父母齊批斗,那股慘景絲毫不亞于考試不及格。
孩子會怕,會想,我下次不作弊了,好好學習。但真正學習起來的時候,又會發現,學習是多么枯燥無味啊。一個漢字要寫十幾遍,一個寫完還有另一個。學習怎么就那么無趣呢?
最終,孩子又沒花太多時間去學習,到了考試,聰明的小孩算出來一筆賬。我作弊十次,可能只被抓到兩次,算算還是很劃算的。八次的獎賞和兩次的被罰,還可以擺脫那無聊的學習,值得做!
于是乎,孩子的作弊又再次出現了。
看似故事結束了,但其實沒有。很多父母在發現孩子不認真學習后,會以嚴格的監督者角色介入進來。守著孩子做作業,看著孩子學習。試想下孩子的感覺。我本來就不喜歡學習,現在還多了個媽媽守在旁邊,一看我做錯了可能就發火,一看我走神了就動手,搞得我神經兮兮的,更靜不下心來學習,更討厭學習了。
這就是我們中國家庭父母教育孩子的縮影。
孩子跟成人相比,他們更偏重于感覺,而忽視理性。這不能怪他們,他們的大腦沒有發育完全,很多邏輯性的東西他們無法理解。
所以,很多學生,尤其是小學生,往往學習都依靠的是一種感覺。那種喜歡的感覺。
對于父母,我們要做的,不是去逼迫孩子學習,而是盡量讓孩子發現學習的樂趣,讓他們喜歡上學習,發自內心的去學習。這種學習才是最有效、最高效的。
如果作為父母的你,本身都覺得學習是件嚴肅、枯燥的事,孩子怎么會喜歡它呢?
專業的廣州心理咨詢機構——心燈心理提醒您,如果您在孩子厭學方面遇到了問題,需要廣州心理醫生的幫助,請撥打我們的預約電話:020—29038776,或預約QQ:841815372與我們聯系,我們會給您最專業的服務。
版權所有 © 2025 廣州心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備案號:粵ICP備2020114672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