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癥是一種以不安、恐懼等負性情緒體驗為主,并且伴有軀體不適等癥狀的焦慮障礙。然而,這種模糊的定義卻讓人更加的迷惑,自己是不是有焦慮癥呢?似是而非的自我診斷通常讓人更加的焦慮起來。
在這里,我們將詳細的介紹下焦慮癥的軀體表現、情緒表現和行為表現,讓大家對焦慮癥有一個更為直觀的了解。但還是要提醒大家,焦慮癥作為常見的焦慮障礙,確診一定需要經過專業的人士判斷,切不可對號入座。
一、焦慮癥的軀體表現
當人面對威脅的時候,他的交感神經系統活動就會變得活躍,而副交感神經系統相對地被抑制。交感神經系統活躍就會導致生理上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如:瞳孔放大、口舌干燥、胃腸道功能下降、心跳加速、脈搏加快、血壓增高、呼吸急促、甚至出冷汗等現象。這些都是焦慮癥經常出現的軀體表現。
二、焦慮癥的情緒表現
當人處于焦慮狀態的時候,他通常是感受到了威脅的壓力。威脅的感覺可能來自挑戰,也可能來自威迫的情境。威脅的情況可能會導致失去重要的事或物,這就要求個體把威脅的內容看清楚,并且能夠感覺到可以應付,否則他就會感到事情很嚴重,隨之產生相應的恐懼、憂慮、不舒服、兇兆的負性情緒。同時為了自我保護,即刻會對周遭產生強烈的敵意。
三、焦慮癥的行為表現
當處于焦慮狀態時,身體自然處于一種準備狀態,準備好隨時都可以采取行動去戰斗或逃避。但因為不知道威脅來自哪里,所以往往只能找不到對象的,做出無目的,無效的動作。
焦慮癥患者可能時常顯得坐立不安,經常改變姿勢動作,也可能獨自一人自說自話或向他人不斷傾訴。有些人焦慮時,手腳動作不斷,抓頭發、摸耳朵、搓臉、雙手抱胸、雙手用力扭壓、敲打、來回快速行走、低頭緩慢的走等。有些焦慮癥患者臉部表情僵硬,面色凝重、皺眉、悲傷憤怒憂郁、氣氛濃厚,行動上因心思的膠著,而表現出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無法對外界做客觀敏銳覺察而顯得不靈活。有些人焦慮時,說話聲調改變,可能會發抖,聲音尖銳,急促,甚至說話內容不連貫,模糊不清,跳來跳去,面孔顏色也會改變,發自或發紅,發冷或發熱。
焦慮是個體正常的一種情緒體驗,甚至還有保護自我的作用,但是一旦焦慮變成病態,成為焦慮癥,最好能夠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咨詢幫助,緩解心中的焦慮情緒,讓自己更健康、輕松、快樂地生活。
廣州心理咨詢的專業機構心燈心理咨詢中心提醒您:如果您感覺自己有焦慮的情況需要廣州心理醫生的幫助,您可以撥打我們的預約電話:020-29038776,或預約QQ:814815372,我們會給您專業的心理咨詢服務。
版權所有 © 2025 廣州心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備案號:粵ICP備2020114672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