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中心接待的這樣的廣州青少年心理咨詢案例:
社會功能損傷嚴重,或沉溺在不良情緒中,大多能在接受心理調整后,一個月的時間進入正常生活,他們或回學校學習,或找份工作,然后進入遠程成長指導性咨詢,拉出人生的提升與發展。
十多年時間,效果不如意者寥寥數人。而近三年做的青少年心理咨詢,有兩類孩子心理調整難度加大。調整時間往往超過三個月,咨詢師和助理竭盡全力,雖說比來之前有大幅改善,效果不及以前徹底。
總結如下:
1、接受藥物治療者。經觀察他們都存在這樣的想象,不能像藥物治療前一樣,自然地進行歸納總結,把有關聯的事物規律進行融匯貫通。
《為藥瘋狂》(美)布利金,(美)柯翰著,龐素芳譯,這本書中說,抗精神類藥物,會造成孩子大腦一定的心理功能損傷。
2、把問題整個歸因到父母幼年教養者。這類孩子會覺得既然問題都是父母的,那就讓父母贖罪好了,父母對孩子戰戰兢兢百依百順,孩子非常受用。
不用再為學習煩惱,不用再考慮人際交往,得過且過,隨心所欲,這種狀態很好呀,還考慮未來干什么?父母老了還有退休金,父母的退休金也是孩子的生活保障。
所以,這一類孩子不愿意改變,不愿意付出努力,不愿意承擔責任,更不愿意迎戰困難。心理調整,陪著玩很開心,讓努力,他們就回叫,你沒看見我有病嗎?
第2類孩子好做一點,如果1、2混合,那才叫一個難做。
僅僅區別就難得很。因為你必須區分什么反應是心理功能損傷導致,什么反應是外歸因導致。區別出來才能確定用心理技術訓練糾偏,還是包容訓練等待心理功能恢復。
版權所有 © 2025 廣州心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備案號:粵ICP備2020114672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