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男孩因為早戀被母親說了一頓,孩子有點想不通,于是喝點農藥,幸好后來被就過來了。
在中國家庭教育中,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就是孩子早戀。在網絡發(fā)達的時代,電視言情劇的“熏陶”,微博時代的“曬戀愛”、“曬情書”等等,對于戀愛愛情,即便是小孩子,也略知一二。
廣州心理咨詢提醒各位家長,認識到早戀是正常的現(xiàn)象,這是多數人的共識。面對早戀,家長應當多些輕松,如果能上升到這是孩子“知道愛了”,那是更高的層面。面對早戀,以下幾條建議,可以供家長參考。
首先,正式早戀現(xiàn)象。早戀是孩子青春期的正常反應。孩子進入青春期,對異性產生好感,愿意和異性交往,這是人類情感的自然流露。有些家長一直將自家的孩子當“孩子”看待。其實青春期的孩子已經長大,思想也相當成熟,甚至比父母想象中更成熟些。因此,父母們不要忽視一點,成長中的孩子們和我們,也有情感上的需求。家長需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點和需求,不要視“早戀”為洪水猛獸。
其次,不要“捕風捉影”。很多家長,看到孩子有異性朋友,好像遇見什么重大災情一般,心理惶恐不安,甚至還追在孩子背后,暗中調查孩子。孩子和異性之間,有時只是一種很純潔的友誼,家長大驚小怪,產生一些過激的行為,這極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極有可能時原本純潔的友誼開始向著錯誤的方向發(fā)展。其實,不妨先來點“冷處理”,“冷眼旁觀”再下結論。當然,也可以技巧性地加強教育,引導他們把旺盛的精力轉移到學習和正常的娛樂活動。預防為主,未雨綢繆,但并不是簡單的訓斥和強制的阻止。
再次,溝通是橋梁。若通過老師反應或自己觀察,發(fā)現(xiàn)孩子因為和某個異性過于親密,出現(xiàn)上課走神、成績下降等情況,那么此時家長就應該采取行動,但不能盲目地一概否定,應了解孩子的心理,然后“對癥下藥”。可和孩子積極溝通,可采用單獨談心的方式,比如陪孩子散散步,看一場孩子喜歡的電影、玩一下孩子喜歡的游戲,給孩子寫一封信等等,通過孩子能接受的方式,達到談心交心的目的,讓孩子主動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但切忌態(tài)度粗暴訓斥,通過譏諷、責罵甚至懲罰、監(jiān)視等的方式對待孩子,一不小心,損害孩子的感情不說,孩子可能采取更極端的方式,如自殺,自殘,私奔等等。
通過談心溝通,發(fā)現(xiàn)孩子早戀的根源,比如是朦朦朧朧地跟著感覺走,是家庭中缺少關愛,還是學習壓力大?家長只有真正了解了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幫助孩子擺脫早戀的煩惱。
其實,心理專家指出,很多孩子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愛,他們把相互吸引當成“戀愛”,所以面對孩子早戀,如果家長強加阻止,往往會適得其反。學會引導,堵不如疏,才是上策。
版權所有 © 2025 廣州心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備案號:粵ICP備2020114672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