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同性戀文化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同志、基友這類詞匯在網絡上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孩子選擇了同性戀的生活方式。我們不禁要問,這個世界怎么了?
孩子同性戀的問題已經越來越嚴重,在6年前基本上還沒有多少人咨詢這個問題,但在今日,這類咨詢已經算是心理咨詢中一個重要的內容了。廣州心燈心理咨詢中心的張鴻飛老師說道。
孩子為什么會成為同性戀?這個問題生理學、心理學爭論了很久,一直都沒有得出一個統一的結論。但現在可以肯定的是,同性戀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先天的我們難以改變,后天的則有改變的可能,最終走向雙性戀的可能性比較大。
提到同性戀,可能就讓人很難理解,人為什么會有同性戀的現象發生?其實,同性戀本身一直都是存在的,在動物界存在,在人的身上也存在。我們每個人都會分泌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不論男女,這一點就為我們成為同性戀提供了生理基礎。性激素是行取向、性行為的促發劑。沒有性激素,這一切都是浮云。
不過,讓人心寒的是,現在很多同性戀人群為了擴大自己的性行為范圍,誘惑更多的青少年使之成為了同性戀,啟動了他們心中的同性戀傾向。這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雖然他們辯解說,他們只是讓更多的青少年更了解自己,但他們的行為卻令人發指。
在咨詢中,我們會發現,很多所謂的同性戀其實都是雙性戀。只是因為內部的同性戀傾向被啟發,所以造成了自己是同性戀的誤會。
對于同性戀和異性戀來說,有兩層東西是必須具備的,一是性高潮的生理需要;二是共同生活的心理需要。只有兩方面都滿足的時候,我們才能界定這是同性戀,或是異性戀。只追求性高潮的生理需要,而忽略共同生活的心理需要的同性戀診斷是不完整的。
對于父母來說,也不要輕易給孩子做出“你是同性戀”的診斷,即便這個診斷結果只是在你心里。
你要確定,孩子是僅僅一起玩弄生殖器,還是有強烈的要和同性生活一輩子的愿望。如果僅僅是前者,他很可能是對于性的好奇而已,不需要跟孩子進行深入的討論,否則反而增加了他們的心理負擔;如果是后者,那他才有是同性戀的可能。
如果孩子真是同性戀,作為父母怎么辦?
尊重孩子的性取向會起到很好的支持效果。如果孩子想要改變,可以讓他自由地尋求心理咨詢幫助;如果你實在接受不了,你也可以考慮心理咨詢。
在我們接觸的案例中,太多的同性戀者為了不讓父母傷心,他們選擇了異性結婚,過上了無性婚姻,并且郁郁寡歡,終其一生沒能過上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這部分占了同性戀者的很大比例。
廣州心理咨詢的專業機構心燈心理咨詢中心提醒您:如果您在同性戀的問題上需要廣州心理醫生的幫助,您可以撥打我們的預約電話:020-29038776,或預約QQ:814815372,我們會給您專業的心理咨詢服務。
版權所有 © 2025 廣州心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備案號:粵ICP備2020114672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