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親子關(guān)系中,很多父母都認(rèn)為,好的父母就是馴獸師,把具有野性的老虎訓(xùn)練的像只溫順乖巧的小貓一樣,這就是成功的教育。
不過其實不然,記得前幾天有個新聞,在吉林省東北虎園一群人把一只老虎綁在木板上,抽打著,讓它與游客合影,還有幼童騎在虎背上拍照。
這只老虎就是我們的教育的方向嗎?一只對馴獸師服服帖帖,唯唯諾諾的老虎,除了聽話之外完全喪失了生存能力,完全沒有了自己的思想,完全沒了本該屬于自己的東西。不知道大家還是否記得,新聞中那只老虎無奈的眼神,仿佛它只能用眼神來表達(dá)著內(nèi)心中的委屈。
廣州心燈心理咨詢中心的張鴻飛老師說,好的父母不應(yīng)該是馴獸師,而是鏡子。父母要做的不是幫孩子去做決定,去影響他們的決定,否則孩子遲早會變成動物園中的老虎一樣,什么都不會。父母要做的,是讓孩子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各種行為的原因,然后更好地去做決定。
比如,孩子說他想要買一個玩具,先不要急著否定他,可以問問,你為什么想買這個玩具啊?以此來了解孩子背后的動機(jī)。他可能會說,因為別的小朋友都有這個新玩具,就他沒有。這時可以繼續(xù)問,就你沒有你是什么感覺呢?他可能會說,他覺得不開心,因為不能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
這時就可以發(fā)現(xiàn),其實孩子需要的不是玩具,而是小朋友之間親密的感覺。或許這個孩子缺少的不是玩具,而是一些跟小朋友交往的技巧和方法。讓孩子看到這一點,并鼓勵他們?nèi)ふ易约赫嬲枰模@就是鏡子的作用。
此外,父母也要注意,在生活中不要去當(dāng)“法官”。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當(dāng)父母看到孩子要犯錯的時候,就很容易不自覺地?fù)?dān)當(dāng)起“法官”的角色。一開始是溫柔的提醒,之后是循循善誘,再之后是反復(fù)告誡,最后可能就變成了強(qiáng)行禁止。
其實犯點錯沒什么大不了的,只有經(jīng)歷的錯誤,經(jīng)歷了失敗,人才能真正的成長起來。在心理咨詢中,很多人都在說,以前父母把自己保護(hù)得太好了,出社會之后才發(fā)現(xiàn)什么都不會,犯了一次又一次的錯誤,才逐漸有了些許領(lǐng)悟,但身邊的人已經(jīng)比自己成熟很多了。
你是更愿意讓孩子在將來犯錯呢,還是現(xiàn)在呢?
作為父母,我們當(dāng)然也不是看著孩子往火坑里跳而不管。我們需要引導(dǎo)他們看到前面是火坑,如果他們執(zhí)意要跳,那就等他們跳一下,最好把他們拉起來的準(zhǔn)備就好了。就像每任父母都會給孩子說,不要去摸火苗,會被燙到的,但也幾乎每個小孩都會去摸一樣。只有痛過了,才會有記憶,才會有成長。
父母不用做法官,依然做鏡子。不論照出來的是什么,讓外面的人看到就夠了。鏡子本身沒有做什么,卻依然可以讓胖的人拼命減肥,讓人找出合適的衣服,讓人畫出美麗的妝容。
版權(quán)所有 © 2025 廣州心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備案號:粵ICP備2020114672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