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秀麗
每一個人的生命本是一場漫漫漂泊的長旅,遇見了誰都是一個美好的意外與驚喜,而每一個人的出生和出現卻可以讓漂泊的心找到駐足的地方。這種際遇就是緣分,緣分是一種巧合,不是刻意的守侯。
也正是這份緣分讓我走近歐文·亞隆團體,我深感榮幸與喜悅。我帶著對未來的好奇與興奮,參加了三天的歐文·亞隆團體基礎班。
三天的時間,短暫而長遠。說它短暫是因為只有三天的時間,說它長遠是因為它呈現了我們團體每位成員的幾十年的成長體驗和心路歷程。在八次的小組歷程上,我們體驗著希望、期待、悲傷、害怕、擔心、喜悅、收獲等等。
第一場 團體工作那一刻開始了
不太熟悉的同伴圍成一個圈,坐在那里,彼此面對著接下來的未知,那一刻是不確定的。團體工作就這樣開始了,有的成員感到陌生,期待熱場、熟悉;有的成員持有想“救場、找話題”的需要;有的成員有焦慮、恐慌、想躲開得感覺;還有的感覺到緊張、不自在……就在這樣紛繁復雜的情緒情感中,你一言我一語,團體成員間的溝通互動慢慢熱了起來,團體能量漸漸流動起來。呈現著互相的支持與給予;彼此的謙讓與競爭。
這一場,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我面對你”直接表達。也許聽起來,沒有什么,但在這個社會縮影里,我看到了,它是那么容易的被我們忽視與忽略。
第二場 人際交往中的自我呈現
帶著一份思索,一份好奇我們開始了第二場,這一場,費老師引導我們,讓我們和自己的感受多呆一會,我們那一點點鎮定的自我開始在團體互動中呈現,有的成員表現出支持他人,幫助他人的咨詢師狀態;有的成員開始澄清、解釋、說明白等等,開始劃清我與你的界限了;還有的成員客氣、謙讓、禮貌多了起來……豐富多彩的人際溝通模式在那一刻呈現在團體里。
這一場,讓我感到“驚訝”!原來我們每個人是那么的不同,我們是一個團體的成員,同時我們也是團體中不同的個體。我們有同質的部分,也有彼此獨特的內涵。
第三場 團體成員自我的表達
也許上一場,我們找到了一些自我,這一場,我們開始表達了。不滿、失望、憤怒等情緒的呈現、胃疼、后背疼、腿僵等生理反應,都讓我看到了我們在表達著什么。那一刻,有的成員內心在呼喊,請關注我; 有的成員開始拔槍開火,攻擊他人;有的成員開始給他人上云南白藥,安撫他人;有的成員靜靜的觀看團體里發生的一切……
這一場,是復雜。我看到了生活中,我們是如何在他人面前,表現自己;我們又是用怎樣的方式與他人連結的。我們相互交錯著;我們彼此連結著;我們也曾經擦肩而過。
第四場 團體成員的信任與安全
我們打開了,我們開始暴露了。另一個聲音跳了出來,我們是安全的嗎?我們有擔心、有害怕怎么辦?費老師是那么清楚的看到我們團體在發生著什么,她高明而巧妙的回應團體“此時此地,是安全的”。大家是可以把我們害怕、擔心、不安全的因子表達給我們的團體,去真真切切的看看它安全嗎?
這一場,是信任。因為我們的信任,我們是安全的;因為我們的信任,我們愿意在那一刻敞開心扉;因為我們的信任,我們有了豐富多彩的情感連結。
第五場 團體成員真誠的支持
終于,我們中的一員開始了新的探索,充滿勇氣、委屈、憤怒、恐懼、無助……。那一刻,我們停了下來,我們關注、陪伴、傾聽、支持、感受。用我們的方式表達著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感受、這樣的體驗;表達著我們也需要愛、需要關懷、需要呵護、需要……
這一場,很真實!喜歡也罷,厭惡也罷,支持也罷,攻擊也罷,甚至敷衍也罷,只要真實表達當下的自己,就有機會反思和收獲。通過他人了解自己,運用自己了解他人,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第六場 團體成員的需要呈現
經過一晚的沉淀和積累,團體成員真實的情感開始迸發,我們有力量,有能力,有勇氣開始表達需要了。我僅僅需要大家的陪伴就好;我認識到“握手”背后需要的是什么;我感覺到為什么我繞了那么一大圈才說出我真正想要的……
這一場,是艱難。我們以為我們是在幫助他人,然而哪里知道,它背后有我們隱藏的需要。同時,我們也看到,面對他人,直接表達真實的需要是那么的困難。
第七場 真情流露 收獲成長
在這一幕里,我們看到了我們自身的不同側面,一個側面是我們了解和熟悉的那部分,另一個側面是我們不愿意看、不愿意面對的;真的很難,很糾結,很厭煩,很不喜歡。然而當我們嘗試著去面對它,去用心體察它時,那份真情體驗隨著眼淚流淌出來了。那一刻,我們感覺是美好的收獲。
這一場,是喜悅!我們感受著真情流露帶給我們的愛,溫暖,理解,美好,希望與未來。
第八場 最后的表達與分享
最后一場,再不表達就沒有機會了。團體里每位成員都那么清楚與清晰。曾經表達不多的團體成員紛紛開口了,有感激、有感謝、有回饋、有道歉、有和諧、有期待……
我們的體驗真的結束了,但我們的“心”的聯結還在繼續著。
版權所有 © 2025 廣州心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備案號:粵ICP備2020114672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