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參加過無數心理學培訓班的學蟲來說,我從來不會放過任何有利于自己心靈成長和心理咨詢師技能培訓的機會,這次也一樣。在此之前,即使培訓過的學員說它如何好,即使天天看課程介紹和相關書籍,我還一直懷疑僅憑三天無任何主題和引導的非結構化團體課程,會對人際關系的影響有多少實際效果。但當我以正式學員的角色,全程參與了歐文.亞龍團體咨詢與治療的初級班培訓后,竟然帶給我深深的觸動,并引發了一連串的思考——關于存在意義和當下的覺察:當不知道要做什么時,你會做什么?當不知道該怎么辦時,你會怎么辦?
作為觀摩組的學員,雖然沒有表達和體驗的機會,但是我清晰的看到了體驗組的學員們在不同狀態下呈現出來的完整畫面:從陌生相遇的不知所措,到馳騁沙場的硝煙對決,再到敞開心扉的互相支持,每個環節都像是一個個社會關系在不同時期的縮影,記錄著每個人過去的經歷和情緒。原來,我們身在此時此地,與此人此物的互動,竟然是過去的某時某地,與某人某物互動記憶的投射,而我們總是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在此時還是彼時,辨不明在互動是此人還是彼人!
現實生活中的我們,總是忘了去察覺,是什么讓關系變得復雜,因為我們在各種關系中通常被賦予了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帶著不同的需求和期待,朝著某個目標和方向奔忙,沒有時間去漫無目的毫無主題的聚在一起,仿佛不做點什么就不能證明自己的存在,而通常這個一定要做點什么的焦慮,往往就是使關系變得復雜的原因。
人本身沒有問題,所有的問題都是關系問題。一切心理疾病,都可以被視為關系的疾病。因為人存在只有兩種狀態:一是和自己相處,一是和別人相處。和自己相處得不好的人,肯定是因為和別人相處得不好引起的,生活中很多不如意的事和不舒服的感受都受到人際互動模式的影響,其中大部分原因都是從溝通不暢和表達不充分開始的。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像一面面鏡子,沒有鏡子看不到自己,而在關系的鏡子中反射回來的都是自己的問題。
歐文亞隆團體咨詢與治療,基于存在主義的理論基礎上,僅僅用了非結構化無主題的模式,就發揮了人際互動中鏡子的作用,通過與別人的交流與互動,在充分的溝通和表達中,反射出自己最真實的面貌。因為沒有主題的引導,團體中如流水般的動力自然而然的發生,交織暗涌的能量在每一個發生中凝聚成各種微妙的關系,擾動著所有人的心,組員們在每次互動中通過細膩的觀察,深入的溝通,回憶過去、反思現在、關照未來。
是的,你根本不必擔心因為沒有主題,沒有方向,會沒有結果。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會遇到怎樣的一群人?下一刻又會發生什么?發生了又如何?
這就是人生,只需要我們去覺察,是否還在此時此地。
版權所有 © 2025 廣州心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備案號:粵ICP備2020114672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