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Hello,Hellooooooooo,新來的同學們大家好??!大家可能發現了,每個學校都有一個叫「心理咨詢/輔導/發展中心」的隱秘的角落,那地方看著神神秘秘的,讓人好(hai)奇(pa)。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充滿神秘氣息的「心理咨詢」。神秘的東西總會伴隨著很多誤解,所以我們先來澄清一些關于心理咨詢常見的誤解。
1.關于「心理醫生」的一些誤解與澄清
很多人都認為心理咨詢師就是心理醫生,去看心理咨詢就等同于看心理醫生了。這是大家對「心理咨詢」最多的誤解了。其實「心理醫生」不是一個嚴謹的詞語。因為「心理醫生」可以被理解為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心理咨詢師。這里結合我國的《精神衛生法》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三者的區別。
第一,精神科醫生,就是對當事人的病情進行診斷,比如我們常說的抑郁癥、焦慮癥、精神分裂癥等精神障礙都是由精神科醫生進行診斷的。他們還會根據當事人的病情進行藥物或外科治療等工作。
第二,心理治療師,在正規的醫療機構中,如每個地方都有的精神衛生中心,負責進行心理治療的人員。但是,心理治療師并沒有精神障礙或精神疾病的診斷權和處方權。
第三,心理咨詢師,這是最常見的心理工作者了,他們經常活躍在學校、社區和各種商業機構中,這意味著心理咨詢師的來訪群體是我們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普通人。特別提醒,心理咨詢師也并沒有診斷和開處方的權力,而且心理咨詢師是沒有資格進行心理治療的。任何對你進行診斷甚至是開藥的心理咨詢師,都是神棍!
總結一下就是,精神科醫生和心理治療師都是醫院的執業人員,心理咨詢師則有可能是你學校的老師,可以是社區的社工,也可以是商業機構中的專業人員。其中,有且只有精神科醫生可以對當事人進行診斷和開藥。
大家都知道的是,只要被診斷為生病了,就要根據醫囑進行服藥治療了,只是因為「精神障礙」或「精神問題」自帶的污名化增強了大眾對精神類藥物治療的排斥。假如你被診斷為病了,那就按醫囑服藥吧,情況會有改善的。
這段過程可能會伴隨一些不舒服,那么你可以找一名匹配的心理咨詢師與你一起面對,在學校你可以預約心理中心的老師,尋求輔導員老師的幫助和同學們的支持,等等。這一路上,你不是孤單的。
2.關于「抑郁癥」的一些誤解與澄清
有同學會說,我上網找了一些專業的量表測了一下,結果顯示我抑郁指數很高,我就是是重度抑郁癥。還有同學會說,我上網查了很多抑郁癥的資料,也看了很多抑郁癥患者的描述,都很符合我,我就是抑郁癥。
其實,關于抑郁癥,專業量表的結果說了不算,即使你做了SDS分數很高,也僅是個數據而已,不代表你就是抑郁癥;學校老師說了不算,心理咨詢師說了也不算,因為他們沒有資格進行診斷;你自己說了更不算了。什么?你說你很熟悉DSM-5,每條都符合。那也不算,那些僅僅只是一段描述而已。這段描述,除了精神科醫生外,其他人的解讀和理解都可能會存在嚴重的偏差。
有且只有精神科醫生說了才算,所有精神障礙都是。所以,當你認為自己有可能遭遇到抑郁癥了,請務必去當地的精神衛生中心尋求醫學診療意見,自我診斷是萬萬不可的。
說到這里,也想和大家討論一個問題:假如你很在乎自己是否患上了抑郁癥或是其它的癥,那么這個「抑郁癥」的標簽對你的意義是什么呢,會對你的生活帶來什么影響呢?
3.關于「心理咨詢」的作用和過程
討論完關于心理咨詢的誤解和事實之后,你可能會覺得又不能診斷、又不能開藥、又不能治病,心理咨詢到底有啥用,為啥還要去做心理咨詢。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學校做心理咨詢的經歷,我接待的來訪同學主要在這些議題上產生困擾,比如愛情、學業、家庭、工作、人際等。
更具體的問題可以是「有兩個很優秀的男孩同時追求我,這段時間我都有點不知所措」,可以是「我想升學想提升學歷,但我又很拖延不去努力學習,想改變拖延但又不知道從何開始」,也可以是「到了大學我非常迷茫,我不知道我這調劑的專業能給我帶來什么,我也不知道以后我能做些什么」,也可以是「我總感覺自己和身邊的人不來電,盡管我做過努力了但還顯得格格不入,我是不是哪里出現問題了」,還可以「我做了一個決定,但是我家人不太支持我,我爭取了很久不僅得不到支持,還被批評了」。
大家看到了嗎?大部分前來心理咨詢的真的不是因為所謂的「心理問題」或者「精神問題」,幾乎都是生活中隨處可觸的「日常體驗」,這些體驗的背后都有一個動機叫「我想改變」,這就是心理咨詢的作用了。
假如你想改變,哪怕一點,而你努力了一段時間也沒有感到很好的效果,那么你可以嘗試預約心理咨詢。就像是你想減肥,自己一個人努力了很久但效果一般,你可能就需要一名健身教練了。類似地,心理咨詢師會和你一起,陪你走過一段叫「嘗試改變」的日子。當然啦,剩下的來訪可能就會涉及一些心理疾病或精神障礙了,這部分心理咨詢師更多的是做出狀態初步評估和協助依法轉介??漆t院。
接下來,再簡單介紹一下心理咨詢的過程,好讓各位同學了解了解心理咨詢這東西。以循證實踐(EBP)效果最受認可的認知行為取向(CBT)咨詢模式來說,完整的咨詢包括前中后三個部分,前期收集問題和確定咨詢目標;中期進行心理-行為干預,共同形成咨詢計劃并實施;后期評估和鞏固干預效果。一般來說,在學校工作中一個完整的心理咨詢過程大概需要4—12次,每周1次,每次50—60分鐘。
4.關于「心理咨詢」的一個溫馨提示
好了,到最后,有同學可能會問,我想預約心理咨詢,我需要做什么準備嗎?其實你也沒什么要特別準備的。就一點吧,那就是假如你覺得和咨詢師不來電,你可以大膽提出來與TA一起討論。討論后假如還是不匹配,那么你申請換一個就是了。因為你和學校心理咨詢師是一個工作同盟,你們除了是師生關系,也是合作伙伴關系。要是不太匹配,可能就會影響工作效率的呢。以上就是關于心理咨詢的一些簡單的介紹了,期待各位同學們前來心理咨詢中心預約。
最后,祝萌新們在大學生涯中順順利利。畢業時,希望你也可以自信滿滿地對著現在剛入學的你說:在這幾年里,我發生了一些積極的改變,這幾年過得挺好的,真的。
版權所有 © 2025 廣州心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備案號:粵ICP備2020114672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