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時期是施行心理衛生的黃金時期,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主題,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廣州心理咨詢為您分享: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若發現兒童的心理和行為存在偏差,要及時、有效地矯治,以免耽誤孩子的成長和將來的發展。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在意識、情感、認知、智能與行為等心理活動的各方面,都應沒有異常表現,而且始終處于一種平衡和良好狀態。
根據國內外有關資料,一般把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主要概括為以下六個方面:
一、智力正常
智力是個體觀察、注意、記憶、想象、思維、推理等多種心理能力的綜合體現。智力隨年齡的增加而提高。個體智力發展水平與其實際年齡相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
二、情緒健康
情緒穩定、心情愉快是情緒健康的重要標志。與成人相比,兒童期的孩子情緒不太穩定,易受外界刺激的影響,時而哭、時而笑,這并非情緒不健康。
但如果孩子每天的消極情緒太多,且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如過多地發脾氣、經常哭鬧或精神萎靡、不愛說笑、行為被動,對外界刺激有偏激的情緒和行為,則應被視為情緒異常。
三、意志良好
良好的意志表現為行為的目的性、持久性、果斷性、自制力較好。
對于孩子來講,自己能做的事總讓父母代做或幫助,遇到一點困難就嚎啕大哭,想到某個地方玩或想得到某種東西而不能如愿以償時就大發脾氣,做事完全憑興趣或容易受外界刺激支配,漫無目的,如遇挫折就半途而廢等,則表明其意志較差。
四、思想和行為協調一致
心理健康的人思想和行為是協調一致的,做事有條不紊。兒童期的孩子具有注意力不穩定、做事堅持性差等年齡特點,這是正常表現。
但若與同齡兒童相比,孩子過分地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有頭無尾、經常撒謊等問題行為,則應及時予以矯正。
五、人際關系的適應
就孩子的年齡特點而言,他們活潑好動、喜歡與同伴嬉戲、不愿意獨處,即使是性格內向的孩子也一樣。若發現孩子不喜歡與同伴交往,講話甚少,膽小羞怯,或過分膽大妄為,攻擊性強,就是人際關系適應不良的表現。
六、反應適度
人對刺激的反應存在個體差異,有人敏捷、有人遲緩,這樣差異在一定限度內是正常的。但如果孩子表現對刺激反應異常興奮或異常冷漠,則是心理失常的表現。
廣州兒童心理咨詢提醒
日常生活中,教師和家長往往因為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缺乏了解,難以明辨孩子的異常行為,特別是一些問題較輕的孩子,這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若教師和家長能了解一些兒童常見的異常行為的表現,懂得分析其形成原因,掌握一些基本的引導教育方法,及時對孩子進行教育或尋求兒童心理咨詢師的幫助,則更有利于孩子心理問題的解決。
版權所有 © 2025 廣州心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備案號:粵ICP備2020114672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