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這個詞是重慶方言,是玩的意思。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角色有著非常大的作用。美國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男人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他們在學校會取得更好的成績,到社會上也更容易成功。教育專家們同樣認為,父親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強的目的性。他們一般會有計劃地培養孩子某些方面的品質,注意發展孩子某些方面的才能,而母親恰恰缺少這些。在開發智力、傳播知識方面,父親的知識面相對要比母親廣博,天文、地理、歷史、生物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能讓孩子眼界更開闊。在培養日常的生活習慣方面,父親更能教育孩子自立、自理,勇敢地面對一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總之,父親采取的教育方式,一般是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動腦去做事情、處理問題。
有研究證明:如果在出生5個月左右,父親經常和嬰兒一起玩,嬰兒的眼睫毛反應會很快,不會出現常見的遲緩現象。這樣,當小蟲或異物接近眼睛的時候,睫毛的反射神經就會立刻作用,擋住對眼睛的攻擊。這種敏捷性一般都是在和爸爸玩耍的過程中培養起來的,如果寶寶與爸爸交流不足,睫毛就不會常常眨動,比較遲鈍,異物就容易進入眼睛里了。
父親的男子漢硬派作風,彌補了媽媽、女幼兒教師養育、陪護寶寶時缺少的陽剛之氣。當媽媽限于給寶寶講故事、背歌謠的時候,爸爸能夠把腦海里的探險、狩獵、賽車、奔跑等知識傳授給寶寶,擴大寶寶的知識面。
媽媽一般比較勤快,在一些小事情上主動性更強,與之相比爸爸就顯得思維積極手腳懶惰了,他們常常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大膽嘗試。爸爸性格直爽,寶寶有了什么缺點,會嚴厲地指出來,讓他們改正,非常有利于寶寶形成寬嚴有度的性格。
爸爸習慣于把寶寶帶到戶外,一方面拓寬了寶寶的視野,另一方面鍛煉了寶寶的體力。爸爸帶寶寶到戶外,踢足球,放風箏,捕捉蝴蝶,抓知了,玩沙子,堆雪人……玩得既輕松又盡興。這樣的親子活動,既增進了親子感情,寶寶的智力、心理素質也獲得了最大程度的成長。
寶寶的感覺非常靈敏,爸爸和寶寶玩耍的時候,千萬不要表現出不耐煩的神情,也不要把工作中的壞情緒帶到家里來,那樣的話,寶寶就會覺得爸爸并不喜歡他,爸爸并不愿意接受他,他是不被爸爸喜歡的,就無法建立起內心的安全感,自然就不愿意跟爸爸玩耍了。
如果爸爸經常待在家里,和妻子相親相愛,盡到一個做丈夫的責任,每天都以快樂的情緒和寶寶一起玩耍、游戲,寶寶從爸爸的神情里讀出了愉悅、愛護,看到了信任,就愿意和爸爸一起玩耍了。
廣州心理咨詢的專業機構心燈心理咨詢中心提醒您:如果您在親子教育方面需要專業的幫助,您可以預約我們的廣州心理醫生給您提供心理咨詢服務,我們的預約電話:020-29038776,或預約QQ:814815372。
版權所有 © 2025 廣州心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備案號:粵ICP備2020114672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