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登在2012年4月出版的《Take Me Home·社區幫》雜志上。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做得最多的事就是溝通,這種溝通還僅僅是跟外人的溝通,不包括自己與自己的心靈溝通。我發現,婚姻問題中絕大部分都是溝通出了問題。
有個朋友問我,他老婆有了潔癖,他應該怎么跟他老婆相處。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因為我不是他老婆。他老婆獨有的性格、氣質、生活模式我一無所知,我不可能給得出很好的建議。這種情況下,他應該直接問問他老婆的想法,一切就搞定了。
經常有夫妻中的一方來做咨詢時會說到:我沒有辦法跟他溝通。而繼續深入下去后,我會發現,他們經常并非沒有辦法跟配偶溝通,而是缺乏一定的溝通技巧。其實溝通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時機。
不在情緒憤怒時去做溝通
很多夫妻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在情緒憤怒的時候去做溝通。很多夫妻說,他們不愿意溝通,因為一溝通就會吵起來。然而事實卻是,溝通之前他們就已經非常憤怒了,帶著憤怒的情緒去做溝通,必然會發生爭吵。所以,夫妻溝通藝術中的第一點就是,不要帶著憤怒情緒去溝通。
當你覺得憤怒的時候,可以出去走走,或找一個安靜不被打擾的地方讓自己冷靜一下,千萬不要在這時去溝通。帶著情緒的溝通往往會讓人很不理智,從談論事情本身轉移到發泄情緒上面。待到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再找一個合適的時間與對方溝通。
保證雙方的說話時間
除了不在憤怒時去做溝通,另外雙方溝通的時間也要掌握好。一般我會建議把這個時間設定在吃完晚飯半小時后開始,那時已經洗完碗,沒什么家務,也不會有什么事情打擾,距離睡覺也有一段時間,從而保證溝通時間的充裕性。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點是保證雙方的說話時間。
有些人在溝通的時候,會不自覺的說上一堆的話,但對方的觀點他卻沒有聽進去多少。有心理學家建議,在溝通的時候設置一個時鐘,每人五分鐘的時間,在這五分鐘的時間里,可以盡情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方不能有任何的打斷或回應,但五分鐘一到,就要立刻停止說話,把下一個五分鐘給到對方;如果五分鐘沒到就說完了,可以繼續等待著時間結束,如果有想補充的,隨時說出來,這段時間里對方也是不能打擾的;或者也可以選擇讓五分鐘提前結束,把說話的權利給到對方。在對方說話的時候,自己也要遵守不打斷、不回應、不打擾對方的規則。這樣可以讓溝通盡可能的平等,平等是溝通有效性的基礎。
態度上要保持平等
另外,夫妻雙方溝通時還要掌握好態度上的平等,盡量少用命令的口氣,如“你應該”、“你必須”、“你絕對”、“你就不能”……之類的話,甚至有心理學家建議,連“你能不能”的話都要少用,多用“你會不會”,舉個例子來看,妻子晚上加班,給老公電話“老公,你能不能來接我?”跟“老公,你會不會來接我?”仔細感覺一下,后面的感覺會更柔一些,更溫和一些,聽著也更舒服一些。
溝通過程中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不攻擊、不說教,而是多談自己的感受,多用“我感覺到”“我覺得”開頭的句子。盡量少說“你這樣做,還像一個老公嗎?還算是一個男人嗎?”溝通的目的是在乎增加雙方的理解,而不是把對方攻擊得體無完膚。
當發現自己不對的時候,勇敢說“對不起”。在咨詢中我經常看到,當有一方誠懇地說“對不起”的時候,另一方往往也已經淚流滿面了。
溝通,僅僅是一個開始。
版權所有 © 2025 廣州心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備案號:粵ICP備2020114672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