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義療法(Humanistic Therepy) 是建立在哲學基礎之上,通過為求助者創造無條件支持與鼓勵的氛圍使患者能夠深化自我認識、發現自我潛能并且回歸本我,患者通過改善 相關圖書“自知”或自我意識來充分發揮積極向上的、自我肯定地、無限地成長和自我實現的潛力,以改變自我的適應不良行為,矯正自身的心理問題。該療法的創始人是美國心理學家羅 杰斯與馬斯洛。他們認為治療不應僅僅著眼于眼前的問題,而是在于支持求助者的成長過程,以便使他們更好地解決未來可能面臨的問題。該療法的實質就是幫助患者去掉那些用于應付生活的面具,從而恢復真實的自我。
心理障礙成因的解釋
人本主義理論對心理障礙成因的解釋為自我概念與經驗之間的不協調。一旦自我概念不是由個人有機體的評價過程來決定,而是內化了別人的價值并把別人的價值當作自己的價值的一部分,為迎合別人的需求與接受從而否定了自己的經驗,自我概念與經驗間形成沖突并產生不和諧。此時這種不和諧會使人越發感覺不能適應環境,從而出現焦慮、煩躁等異常心理狀況并產生心理障礙。
人本主義治療的實質
人本主義治療的實質就是重塑真實的自我,達到自我概念與經驗的協調統一。治療的目的是幫助患者去除那些為了適應社會、他人的需要而偏離自我經驗的思想及行為,使人 人本主義療法找回真實的自我。能夠為自我的價值而活,而不再為迎合他人而生。比如,每天為不喜歡的工作而忙碌奔波,為迎合領導的心意而工作。自我的價值與理想無法得到實現從而產生悲觀、消極的想法,當領導不滿意或工作不順心時便會產生異常情緒甚至導致各種心理障礙。人本主義療法就是幫助患者深化自我的認識,以鼓勵與關愛使患者找到自我的價值并發現自我的需求,為實現自我的理想而努力的過程。
人本主義對人性看法
人本主義認為人有自我實現的需求。當人們滿足了吃飯、穿衣、安全等根本需求后便會有諸如愛情、尊重與自我實現的高級需求。當實現低層次需求后而高層次的需求無法獲得 人本主義療法滿足時,人們就會產生一些不良的情緒并感到痛苦從而形成心理障礙。自我實現的趨勢是一個引導人們努力認識、實踐、自治、自我決定、完善的過程。
此外,人本主義的觀點認為人是有智慧的并且人們有能夠去解決自身的心理問題。心理治療并不需要對患者進行指導與控制,只要對患者提供足夠的信任與尊重,他們便會有能力去解決自身的心理問題。
人本主義療法的技術
人本主義療法并無固定的技術模式,但應把握以下的三個原則。
一、理解
這是治療成功與否的基礎。設身處地的從患者角度去思考問題,真實地理解他們的想法。真實的理解會令患者感到溫暖和尊重。理解表達可以是語言或是非語言的,甚至有時沉默也表達了對患者的理解。
二、溝通
坦誠的交流是深入探究問題使患者自由表達感受的前提。醫患應處于平等的地位,以朋友的方式進行無設防的交談。
三、關注
治療師對患者的關注應是無條件的。對于患者的心理問題不應以批評的態度來對待,而應表達無限的關愛與準確的共情。
版權所有 © 2025 廣州心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備案號:粵ICP備2020114672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