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13-18歲,開始了大家最為熟悉的青春叛逆期。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是以自我為中心,聽不進父母的教誨,覺得自己像個大人,特別需要被尊重,應該有自行抉擇的權利。在這一階段,許多父母不能很好地處理和孩子之間的關系,造成了兩輩間不可跨越的代溝,甚至越鬧越僵,采用暴力等極端方式,最終結果對孩子或父母都是一種精神上的傷害。
當孩子出現了叛逆期,父母應該如何去和孩子相處?廣州心理咨詢醫生建議廣大父母:
第一,設身處地,嘗試理解孩子做某件事的目的。
父母因為過于擔心孩子,對孩子放學晚歸或和異性朋友逛街這些小事特別敏感。往往孩子還來不及解釋,父母已經劈頭蓋臉一通罵。這個階段,孩子的自尊心也特別脆弱,會對你產生抵觸心理,你越是責罵,越不告訴你實情,甚者,就做錯事證明你看,我就是壞孩子。當孩子回來時,你應該耐心詢問,表露出擔心的情緒,告訴他你著急的原因,讓他嘗試著站在你的角度,體會父母此刻的心情。再而,摸摸頭,告訴他下次早點回來,相信懂事的孩子聽到你非但沒有責罵,反倒溫柔細語解釋給他聽,他會感到內疚自責,對你的關心不再產生抵觸情緒,以后做什么事、去哪里也會打個招呼。
第二,批評孩子時,要把握個度,不能傷害他的自尊心。
當孩子做錯事時,你為了教育他可以適當批評或責罰,但切勿傷害其自尊心。1不能當著其他人的面給孩子難堪,需要分清場合。作為一個成年人,你都不希望自己當著眾人的面出丑,更何況是孩子。2措辭需注意、適當,不能用“不可救藥”、“蠢得像豬”此類傷及自尊的話語,畢竟你只是希望指出他的錯誤,而非想他一蹶不振。3就事論事,別翻舊賬。一些父母在批判孩子時,會聯系之前他所犯的錯,一起訓責。這對孩子來說,是很不公平的,明明已改正,或兩件事根本沒聯系,你卻炒起冷飯,自然會引起孩子的強烈反感。4切勿沖動,彼此冷靜后處理。當你或孩子任何一方情緒激動,都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時刻,可以當彼此情緒緩和些再做處理。
第三,用實踐體驗法教育孩子,會比口頭施教有用得多。
叛逆期的孩子,不太喜歡父母就某件事口若懸河、滔滔不絕,這會讓孩子產生抵觸心理,覺得你不相信他,沒有給他自由或嘗試的機會。你越是阻撓,叛逆期的孩子就偏要做。作為父母的你,這時不妨放棄命令式的語氣,讓孩子們嘗試著自己完成一件事。當他們獨自處理這件事時,遇到了困難或挫折,證明他們的觀點是錯誤的或者白費了很大的功夫,自然就會明白你的良苦用心。再加上,他們完成這件事的過程中,你可以適當給予幫助和支持,再暗示他你的初衷無非是想避免他走彎路。這樣一來,能大大促進你倆的感情,拉近彼此的距離。實踐就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在你和孩子身上也頗為有用。
叛逆心理是孩子青春期出現的一種心理活動,具有強烈的抵觸情緒,在一些事物和問題上會出現認識上的偏差。作為家長,應該細心、耐心開導孩子,切忌用暴力等極端方式,這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會更加讓孩子更加疏遠你。
請記住,適當的自由加上諒解和耐心引導,孩子會聽你的話。
版權所有 © 2025 廣州心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備案號:粵ICP備2020114672號-1